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21年5月21日第7號公告,由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與森林認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360)歸口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中國森林認證 森林經營》(修訂版,GB/T 28951-2021)正式發布,將于2021年12月1日起實施。
《中國森林認證 森林經營》(GB∕T 28951-2012 )于2012年首次發布,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牽頭起草,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主持制定。為確保森林認證體系適合我國的國情和林情,符合森林經營特點及功能定位,滿足科學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需要,2019年啟動了該標準的修訂工作。修訂后,該標準由引言、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定義、指標體系和三個附錄組成。指標體系規定了在森林經營過程中對法律義務、森林權屬、當地社區和勞動者權益、森林經營方案、森林資源培育和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影響、森林保護、森林監測和檔案管理、檢查和改進等10個方面的要求。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1、規定了“森林以外樹木”的定義,增加了森林以外樹木開展認證的要求;
2、修改了對天然林(含次生林)轉化為人工林,以及非林地轉化為林地的森林的認證要求,增加了對時間期限及轉化比例不得超過5%的要求;
3、增加了建立監測方案的要求,并提出對森林固碳能力進行監測;
4、增加了有關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以及不符合項處理的要求。
該標準規定了森林可持續經營認證應遵循的指標體系,適用于森林認證機構對森林經營單位的森林經營活動進行審核和評估,為評估我國森林經營單位是否實現了生態、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經營提供了依據。自2012年起,我國已有800多萬公頃森林依照該標準完善了經營管理體系,極大地促進了森林質量提升和森林生態系統保護。
為實現“碳中和”國家戰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多樣化需求,需要深入貫徹森林可持續經營理念,大力推動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的應用和實施,遵循國際公認的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指標,從樹種選擇、良種繁育、森林撫育、病蟲害防治、森林采伐、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影響、利益方參與、社區發展等各方面著手,因地制宜地探索完善與氣候變化相適應的森林經營模式,更好地服務于我國林業現代化建設。
撰稿人:趙劼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認證研究中心)
編輯:盧丹